时下,不少小微企业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困惑:尽管拥有先进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却仍然难以叩开市场大门。
其实,相似问题不仅困扰着小企业,也困扰着一些大企业,譬如谷歌。近些年,被“技术党”们热议的可穿戴设备,无疑是最前沿的高科技产品之一。但最早涉猎可穿戴设备的谷歌公司,今年初却宣布停止谷歌眼镜的“探索者”项目,让不少可穿戴设备产品既无痛点又非刚需的弊端浮出水面。苹果公司未来在可穿戴领域能否力挽狂澜尚不可知,但此前市场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叫好又叫座确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拥有自主创新产品的企业也会苦叹“没市场”,甚至掌握全球顶尖技术和拥有全球最好团队的国际巨头也会面对市场冷遇?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技术创新突破,我们是否还忽略了其它一些重要因素?
近些年,可以看到技术圈里热议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有一些成为了潮流产品,如“小米”,但有一些热了一段时间就被人们所遗忘,还有一些甚至还没热起来就被搁置在一边了。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着新技术被人们所接受?又是什么让“技术热”、“企业热”遭遇了“市场冷”、“消费者冷”呢?
创新固然离不开技术革新,但也需要市场创新。拥有创新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撒手锏”。但有好的创新产品,还要在营销上作相应的创新,才能打开销路。没有销路,产品就无法实现市场价值和创新价值,进一步创新的动力也会受阻。身为自主创新和市场的主体,企业不但要重视研发,也要把找市场、拓渠道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
创新不是自说自话,更不能自娱自乐,要对接市场需求,讲求用户体验。创新要提升生产效率,但同时还要创造价值。这个价值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单纯从技术革新角度而言的,而是跟消费者有关。换句话说,如果生产出来的东西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有价值。从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到最终进入千家万户,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创新产品最终都是要接受市场考验的,也应当是能造福消费者的。如果创新者缺乏消费者导向的意识,甚至认为单凭技术创新,就能独步天下,说轻了是有点一厢情愿,说重了不过是另一种闭门造车罢了。在手机领域中,苹果的胜出和诺基亚的淘汰就是最典型案例。并非因为苹果勤于创新,而诺基亚惰于研发,相反有数据显示,同期比较,诺基亚的研发投入是苹果的数倍。真正的原因在于,苹果对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把握得更好,消费者最终选择了苹果。
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上不能只有技术创新一个元素。只有形成投入、研发、销售、产出良性循环的“创新链”,才能使创新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同时推动新一轮的创新。
韩正书记在今年市委“一号课题”动员会上提出,要针对抑制科技创新和阻断创新链的问题,列出政策突破点、提出政策措施和改革创新举措,突破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应用型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产业化。这段谈到“创新链”的话语点出了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产业化。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妨放下一点技术至上的架子、改变一下“技术赢天下”的脑筋,从真正地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开始。(李小佳)